1、成分与机理研究小组: 核心成员:张敉(教授)、戴伟锋(副教授)、袁承(讲师) 2、活性与功能研究小组: 核心成员:张敉(教授)、何静(副教授)、张金阳(副教授)、秦谊(高级实验师) 3、制剂与产品开发小组: 核心成员:李宝才(教授)、戴伟锋(副教授)、袁承(讲师) 4、工程与工艺研究小组: 核心成员:李宝才(教授)、角仕云(教授)、袁承(讲师) 5、质量与标准研究小组: 核心成员:张惠芬(正高级实验师)、胡旭佳(教授) 五大研究方向 核心成员简介 李宝才 教授 长期从事年青煤(褐煤、泥炭)的高效综合利用研究,特别是对褐煤蜡化学、腐植酸化学及它们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年青煤资源分布,褐煤蜡和腐植酸精制加工,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医药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张敉 教授 现任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腐植酸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腐植酸》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药用腐植酸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生物活性、医药保健品开发等方面研究。2018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角仕云 教授 主要从事药用腐植酸的制备工艺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生产研究。 利用化工基础从年青褐煤中提取褐煤腐植酸,通过建立动物试验模型,从毒理、药理、病理几个方面评价到目前为止的一些不治之症。何静 副教授 主要从事药用腐植酸的安全性评价、作用机制研究及药用功能开发等研究。 秦谊 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药用腐植酸的化学表征及功能活性研究。 袁承 讲师 主要从事腐植酸药物控释制剂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褐煤蜡及其精制产品的精准制备、产品性能及质量研究。 戴伟锋 副教授 主要从事药用腐植酸的结构表征与制剂开发、天然药物活性分子的发现、 计算机辅助复杂药物分子结构测定等研究。 张惠芬 正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药用腐植酸的提取工艺、原料分析、质量标准建立及功能食品开发等研究。 胡旭佳 教授 主要从事食品药品质量控制研究及天然产物风味化学研究,先后完成过中国药典标准、中药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及ISO国际标准组织标准。 张金阳 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效快速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试剂的研制及检测方法建立,病毒感染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已培养研究生 2020级:王磊(云南玉溪)、江霞(四川绵阳)、任有地(贵州六盘水) 2019级:杨萍(云南建水)、罗宪(重庆万州) 2018级:陈玲、张汉琪、陈崇莲 2017级:陈艳霄、王智、刘燕芳、宋吉 2016级:张莲莉、张兵、张昆、王欢红、张业华、李瑞 2015级:何孝英、刘兰、李志娜、王东、郝亚杰 2014级:邓学琴、董胜娟、柯细彤、章瑜芳、覃豪、钱玺丞、孙跃 2013级:池军、刘菊香、孔靓、宋游行、周永峰、杨泊涛 2012级:赵晨星、王美玲、韦曦、赵霞、黄财顺、朱辉、袁承 2011级:杨静、马领地、丁亚芳、郭君、饶丽丽、汤泮泮、李祥、刘开庆、任福才 2010级:庄文婷、李俊贤、延春霞、朱路平、赵玉山、龚宽俊 2009级:周花香、曾灵娜、李菲、张林东、王林超、石洪凯 2008级:刘存存、何静、秦谊、张瑶、陈浩、李月梅 2007级及以前:杨宏博、黄昆、毕艳艳、张水花、周丹蕾、张永超、戴伟锋、罗万玲 |